Polyglot Conference Fukuoka 2019 是個語言研究者/愛好者的盛會。自2013年舉辦以來,第一次到亞洲地區舉辦。由於這回離台灣相去並不遠,就抓緊機會來朝聖一下。
活動形式
第一天為相見歡,以各個語言桌的自由聊天當作開場,同時會有一些表演活動、體驗等等。這回在福岡,主辦單位安排了茶道、iTalki的線上體驗、越南語卡拉OK、柔道展示…等。
第二天、第三天為各式的會議,每場約50分鐘。
會議內容部分摘要
Oct 19th
Tim Keeley – Strategies for learning asian languages – 10:00
以文化、語言和發音各方面講述日、韓、中、東南亞語言的特徵與比較
由於政治因素,若要選擇習得寮文,那麼得去泰國
此外,泰文、越南文、中文等都有音律上的相似,你可以由 ‘ma’ 音調的繞口令(Tongue Twister)來發覺
Bahasa Indonesia 的人因為有著荷蘭文、葡萄牙文的字彙基礎,比較容易了解 Bahasa Melayu
西藏(圖博地區)、尼泊爾文、次大陸地區(印度)等地的語言簡介和比較
Bong Sou – Cultural Glitches of being Japanese outside Japan – 11:00
現職為知名的 Youtube 內容創作者,自小生於父親是法國人、母親為日本人的家庭。雖說其爺爺是黎巴嫩人,但由於在其年幼就過世,並沒有留下太多印象。不過,在這樣的家庭中,並不一定會成為 Polyglot。但是這樣的背景,確實是一個很大的先天優勢。他的日文學習,母親的親力親為和 Kumon (公文式教育)有著很大的幫助,但也在青少年時期,面臨著身分認同(Identity Crisis)的問題。身分認同伴隨著就是無形的歧視,也是混血兒ハーフ的一個必經過程。這樣的 Polyglot ,對於如何教育其子女習得語言,也沒有個明確的答案。”How to preserve the languages in a family?” is a good question.
Rebecca Howie – Immersion isn’t the only way – 13:00
1. 找出自己有興趣的事物
2. 進行計畫、並用各種方式提醒自己堅持下去
3. 你可以藉由教導別人、與他人交流,來加強自己的印象
OCT 20th
Jordan Pan – International Linguistics Olympiad (IOL) 的經驗談 – 10:00
IOL 涉及語言學理論、數學語言和包括語音學、音系學、詞法學和語義學在內的應用語言學,須在六小時內完成。這是一個全球高中生的競賽,參賽者雖說不需要會通曉多國語言,但多半來說都會略通幾個。這樣的測驗競賽,對於保存語言有幫助嘛?
Grigory Kazakov – Developing Learning Materials for Smaller Languages – 14:40
這段演講講述小語種的現況和方法論(Methodology)。想要習得小語種,便會面臨缺乏練習材料的問題。這可以透過大量接觸講該種語言的人士和補充缺乏的字串(若缺乏拼寫模式的話)。他認為語言學家和社群只能做到基礎建立,若要讓該語種真正的穩定發展(說的人變多、增加認同感),那政府的支持是必要的。根據統計,4歲的孩子已經具有 30M 次的有效 Input。一個處於 B1-B2 學習階段的語言,那麼你至少聽過 1M 的有效 Input。順序為聽說讀寫,並保持樂觀的態度。練習方面,可以搭配平行文本(Parallel Text,也就是語種對照)來使用。這個文本得盡量是對話和故事。Polyglot 可以吸引大眾和媒體注意、成為小語種的學習者/保存者、開發新的學習材料。
Terry Hsiang – Challenges of Starting a Polyglot Community in Taiwan and Japan – 15:50
Linguistic problems
1. focused around one or many linguistic phenomenons
2. linguistic teaching issue – too hard to be taught at schools
會議相關資訊
2020年舉辦地點
官方網站
2019 年日本福岡:http://polyglotconference.com/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