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筆記] Strategy,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剛開始學習程式語言時,便發現網路上有許多的學習筆記。拜這些資料所賜,得以減少獨自摸索的時間和了解自身理解的盲點。因此,我想套用在其他科目的學習上,替自己留下一個學習歷程。

課程簡介

名稱:Strategy,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代碼:NBS8321, Newcastle University Business School
修習時間:Term 1, 2018~2019
講師:Dr. Arturo
教科書:Kenneth C. Laudon, Jane P. Laudon –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_ Managing the Digital Firm (2017, Pearson)
資料來源:上述的教科書、課堂投影片、Wikipedia、自身整理


章節內容

Chapter 4 (Slide 17)

Ethical, social and political issues are closely connected. 企業和個人都需要適應時間。
道德/社會評估模型可從多個觀點切入:
1.Individual, Society and Polity
2.Micro, meso and macro models represent individuals, society and politics respectively.
3.System Quality (有無具文的法律規範)、Life Quality、Accountability & Control (誰可取用你的資訊&善盡保管)、Information Right (你的權益)、Property Rights and obligations (保護你的有形、無形資產)
C4-1 三類議題:政治、社會和道德
道德分析:分辨人事時地物;評估情況和衝突;影響對象;可以採取的舉措;預測可能的結果
美國(Fair Information Practice)和歐盟(GDPR)各有針對個人資料保護的法律和規章。
Fair Information Practice: 通知;選擇(Opt-in or out);存取;安全及實施
C4-21.Trade secrets:商業秘密是指包括設計、程序、產品配方、製作方法、製作手工藝、管理訣竅、客戶名單或產銷策略等的技術和營業資訊,且不為外人普遍所知,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
2.Copyrights:自然人的創作,基於其意志和精神所創造出的作品(文學、科學和藝術),且當創作者完成時,就自動受法律保護,但有期限限制。屬於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的一種,它是保護思想的表達形式,而非思想本身。
3.Patents:專利,要事先向當地相關機構申請,才能在該地區受到保護。主要是企業、生產領域的產品和技術。
以上三點資料參考來源:Wikipedia


Chapter 5 (Slide 12)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的組成,組織投資在以下的項目上:
1. Computing Platform & Telecommunication Services
2. Hardware, Software and Services
簡言之,IT 的基礎設備是根據商業策略、IT策略所需所構成,並用來服務客戶、供應鍊和企業本身
企業為何要做這類投資?因市場所需、商業策略、成本和競爭力考量
C5-1一些定義和核心觀念:
1.電腦本身的微處理器、軟體演算法及轉換都有些許差異,故不可能僅送出單一文字、數字或是符號來傳遞訊息。故統一溝通的介面和格式就此誕生。
2.網路架構
Mainframe: 中央處理(僅此項為唯一中心化),分送到各使用者螢幕
PC Independent Processing:難以同步資料
Client/Server:運用 Ethernet 區網來傳遞訊息,有資料同步問題
Enterprise Computing:具有 Ethernet & 多個中心化的 Server(亦即分散式),不過一樣有資料同步問題
Cloud Processing:Multi-tasking/users/operating systems can execute their data together by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s on multi-platforms.
IT Platforms:多元的組合形式
3.Moore’s Law: The doubling of installed transistors on silicons occurs closers to every 18 months. 也就是18個月後,運算速度可以加倍。
4.The cost of communication is getting lower than before.
5.GRID Computing: 網格計算。It widely used distributed computers’ resources to reach the computing tasks.
6.Cloud Services 的三種形式:Core Services(部分雲端化,基礎運算Transaction), SaaS(外包), Platforms for the IT(自架系統)
7.Virtulization:1 machine with n OSs. (虛擬OS)
8.開源軟體(客製化要錢)、JAVA(寫一次語法-Java Applet 便可以於多平台上使用)
9.Web Serivces:HTML(描述網頁內容), XML(標記語言), 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服務導向架構,通過開放式語言來讓一個APP執行,例如:在線查詢信用卡帳單)
C5-2


Chapter 6 (Slide 13)

資料的層級(由小到大):bit, byte, field, record, file, database
C6-1其中 Each characteristic or quality describing a particular entity called ‘Attribute’.
傳統上,資料的管理容易遇到的困境如下:
Inconsistency & Redundancy: 資料不同步和重複性的資料,造成資源的浪費
Processing inflexibility
Program-Data Dependence: 若某程式內的資料格式/邏輯變動,則相關聯的都得一起更改,不然會造成錯誤
Wasted Storage Resources
Poor Security
Lack of data sharing and availability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DBMS) 的重要性
收集、儲存並分析資料,不過它需要使用者驅動。儲存方式為二維表格模式,現今常用的為 MySQL(SQL語法 – 結構化資料)。
在表格中,會由 Primary Key 來當做特徵值編號;表單間則以 Foreign Key 來連結;Data Definition Capability 來表示內容結構;Data Dictionary 用來儲存表格內的元素定義和特徵。
資料庫具有”群組化”、”正規化 Normalization – 將長串資料打散、分拆成小部分” 的功能。
在程式設計時,必須先定義清楚彼此模組間的關係及最終目的。
C6-2
BI 的基本架構:
Data Warehouse 儲存過去、現在組織及外部環境的資料。若資料本身已經為結構化,那可直接儲存。若非,則運用 Hadoop Cluster 的開源軟體架構,它將不同種類、資料庫位置的資料,打散成小塊並分配給多個電腦計算節點(Nodes)作運算處理。集合大家的算力,Data Warehouse 可按自身需要來儲存所需。
Data Mart 針對組織的專業化資料庫,可銷售給企業作日常 Transaction 分析
Analytic Platform 是針對 Power Users (常為管理階層) 所設,它可以提供客製化、即時的分析(OLAP)。
C6-3 大數據分析專門處理:Unstructured, semi-structured data
OLAP 和 OLTP 的不同:
OLTP: to serve/offer the operations in business processes. It includes fundamental business tasks, for instance, to insert, update and delete data. Its response time is faster and the calculating data stores in the database as normalized tables.
OLAP: the data is from various databases with unstructured data and not normalized tables. It offers/ analyzes the data online instantly and supports multi-dimensional data analysis, enabling users to view the same data in different ways.(Related Tools: Data Mining)
Data Mining 包含:Association (關聯性), Sequences (時間序列), Classification (特徵), Clusters – 現今可分為 Text/Web Mining
Database Server 用來解決 Database 無法解讀網路上的 HTML 問題。
C6-4


Chapter 7 (Slide 14)

兩種網路:Telephone (通話) & Computer Networks (資料傳遞)
Network Operating System: 集合線上所有的網路資源 – Server
Hub: 集線器,傳送封包給其他裝置
Switch: 交換器,可以過濾網路上的多種訊息,並指定傳送到特定電腦
Router: 路由器,分配IP及通訊,確保訊息傳送到正確電腦
C7-1 網路科技之所以能發展,得多虧 Client/Server Computing, Packet Switching (封包交換) and communication standards (通訊協定,如 TCP/IP)。
C7-2網路傳輸架構分為 Application, Transport, Internet and Network surface
C7-3Internet Network Architecture 由 IP Address, DNS, 多種服務協定, Regional Hubs 及多樣傳輸介質而成的網路(LAN/MAN/WAN)所打造而成。
C7-4使用者透過網路,向遠端的伺服器要求資料。此Server可以跟其他協同合作的Server進行互動,從中獲得資料、運算並回傳Data給使用者。
C7-5搜尋技術、機器人(bot)也陸續出現在生活運用中。
Web1.0: 把資料丟到網路上,透過網路來連結分享。這是一種單向的訊息互動,此時多半為組織機構和企業為主,他們的首要目標就是吸引你的目光。早期的入口網站,就是這個時代的產物。同時,為了要方便使用者找到他們要的資料,搜尋引擎也就此誕生。
Web2.0: Social Web,訊息的流通轉為雙向,使用者能夠參與、上傳他們的所知所想。此時的網路頻寬也變得更大且更為普及化了,部落格、Skype、Facebook、論壇和維基百科,都是這個時代的常見平台。Social Networking 和手機的廣泛運用,使得資訊的流通更加的快速。
Web3.0: 網路服務和你的生活結合在一起,IoT、3D Web、人工智慧等所運用的強大運算力,讓網路服務變得更加客製化。機器可以藉由你平常的搜尋、使用軌跡來協助你的生活,像是提供你最愛的球隊資訊、知道你週五晚上固定會外出用餐,便依據此來建議妳餐廳。
無線網路科技:Bluetooth (Personal Area Networks)、Wi-Fi、RFID/NFC
No one owns the Internet and it has no formal management


Chapter 8 (Slide 15)

IS 系統面臨的安全威脅
Malicious Software: 惡意軟體,包含 Virus, worms, Trojan Horses and Spyware
Virus: 在未經許可的狀況下,植入檔案於使用者電腦內並予以執行
Worms:一旦同一網路中有電腦遭受感染,其程式會主動透過LAN散佈到其他電腦上
SQL Injection: 攻擊者藉由SQL的語法漏洞(像是疏忽字元檢查),藉此獲得權限進入資料庫。
Keylogger:鍵盤測錄
Spoofing: 目的是隱藏發送方或冒充另一個計算系統身份
Sniffing:監聽,用來擷取網路上傳輸封包資訊的一種程式或者設備。通常是偷取密碼或其他秘密資訊。
DDOS: 阻斷式攻擊
C8-1資訊安全的管理控制 (General, Application Control)
Application Control: input, processing, output control
C8-2加密(encrypt)&解密(decrypt)
C8-3 非對稱加密(asymmetric cryptography):使用者透過演算法加密生成兩把鑰匙(public & Private),使用者使用public key 加密資料來傳輸,任何人唯有得知 private key 才能成功解密。竊聽者若成功竊取加密內容、知道public key 都無用。因為 private key 是獨一無二的,故可用來驗證其網路身分。

Digital Certificate:
是用於公開金鑰基礎建設的電子檔案,用來證明公開金鑰擁有者的身分。此檔案包含了公鑰資訊、擁有者身分資訊、以及數位憑證認證機構對這份檔案的數位簽章,以保證這個檔案的整體內容正確無誤。


Chapter 11 (Slide 11)

知識管理的重要:它是一種資產、具備不同形式、有地點性及因情況而變的特性
Intangible Asset
Different Forms: SOP, tacit/explicit, know-how, hard & soft
Location: social and individual
Situation: particular place and time to apply
一套知識系統(KWS)的組成可分為 ASDA (Acquire, Store, Disseminate and Apply),並搭配組織和管理者活動
C11-1
To create a new business process, 組織會以 Collection of data, planned activities, try&error and feedback 四個階段來進行。

KWS系統可分為3種:
C11-21.Enterprise-wide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知識來源:員工的日常Transaction活動,藉由有效的Tag及管理,ECM可以幫助企業管理結構與非結構化的知識。不過有效的分類(Taxonomy)是個問題。
2.Knowledge Work System:已有固定的專業術語、學術工具、文件等,運用KWS可以提昇工作效率。同時,KWS也要有足夠的能力擷取外部知識庫的功力、強大的運算及圖像力。(如:CAD、VR、AR)
如工廠開模、3D建模、汽車業和投信顧問
C11-33.Intelligence Techniques 人工智慧
運用一連串的邏輯運算系統,就可以利用Case-Based Reasoning(CBR)來幫助學習。換言之,擁有足夠數量的案例後,就有辦法越來越精確。不過為了應付現實中存在的模糊概念,會運用 Fuzzy Logic。
C11-4其他單詞:
1.Knowledge Network System,其知識來源可能是:搜尋引擎、眾人之力(Wiki)、個人群體的記憶,並進而合作、分享而形成 Social Business (如IG、FB)
2.Neural Networks are used for solving complex, poorly understanding problems for which large amounts of data have been collected. (找出隱藏的介質因素)
C11-53.Genetic Algorithms:
對於一個最佳化問題,一定數量的候選解(稱為個體)可抽象表示為染色體,使種群向更好的解進化。傳統上,解用二進位表示(即0和1的串),但也可以用其他表示方法。進化從完全隨機個體的種群開始,之後一代一代發生。在每一代中評價整個種群的適應度,從目前種群中隨機地選擇多個個體(基於它們的適應度),通過自然選擇和突變產生新的生命種群,該種群在演算法的下一次疊代中成為目前種群。 (From Wikipedia)


Chapter 12 (Slide 10)

探討管理者是如何做出決策的?細部探討決策的行程過程及考量。
Small Decisions adds up to a large annual value for the business.
C12-1 決定的種類:
1.Unstructured Decisions: 最上層的管理者,提供概略性的決策、判斷和視野去解決問題
2.Structured Decisions: 接近底層的執行者,每日有固定任務及SOP可遵循。
3.Semi-Decisions:位於上述二者之間的管理者,當做中介橋樑,運用有限的資訊嘗試做出行動。
決定是一種多步驟的流程,Simon (1960) 認為可分為4階段:
1.Intelligence:去發掘、辨別、了解問題 – What is the problem?
2.Design:針對問題去設計、探索可能的解決方案 – What are the possible solutions?
3.Choice:選擇可能的行動 – What is the best solution? or What-If Scenario – 你為什麼作這個決定?如果…會怎麼樣?
4.Implementation:如何使行動得以順利的在組織間展開,並予以監控其成效
以上是一種 Drill-Down Capacity ,能夠追本溯源的過程
C12-2管理者的時間是零碎的,他們偏愛準確、特定、臨時的訊息&口頭報告、保持多樣化的社交網路。他們會在意訊息的品質,因為關係到他們的決策。(避免思考死角或偏誤)
They are interpersonal, informational and decisional roles.
運用Business Intelligence (BI),可以幫助決策者做出決定,甚至是 Automated Decision Making。

什麼是Business Intelligence (BI)?
BI不等於KM(Knowledge Management),它是收集、儲存、整理並給予所需要的資訊給決策者,是一種主動處理資料的模式(OLAP – Online Analysis Process)。
It is a term used by software and hardware vendor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sultants to describe the infrastructure for warehousing, integrating, reporting and analyzing the data from the various business environment, including big data.
從各個資料庫來源抓取資料後,是一種未結構化的資料型態。運用 Business Analytics 中的 OLAP 工具來分析,在對的時間和地點提供資料給有需求的人。

Business Analytics 工具除OLAP外、Statistics, Models and Data Mining 都可算是。
KM:它收集了各種有形(explicit)和無形(tacit)的知識。除非組織主動了解並告知系統要如何運用,不然僅只有 Capture, store and distribute 的功能而已。 它是一種被動模式。

BI的資料來源:Transaction Processing System (TPS)、External sources
BI的結果種類:報表、分數表(Scorecards)、預報(Forecasts)、情境模擬(Scenarios)和模型(Models)
C12-3


Chapter 13 (Slide 16)

組織會因 Information System 的開發或革新區分成四種,其風險和回報各有不同。越後者風險及報酬皆越高。故服務提供商所給之需求建議書(Request For Proposal,RFP)有其必要性。
需求建議書是指從客戶角度出發,全面、詳細地向服務商陳述、表達為了滿足其已識別需求所應做的準備工作。

1. Automation: 自動化,例如使用 Barcode 來加速結帳流程
2. Rationalization: 使一系列的產品、服務標準化,並加予整合,以提升其效率和品質。如:整合採購和付款系統
3. Redesign: 重新設計商業模式(分析、簡化、整合)
4. Paradigm Shift: 典範移轉,設想組織未來可能的商業情境,並預先做好準備,建立商業模型
C13-1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 (BPM)
尋找要變化的流程、分析現有流程、設計新流程、導入新流程及持續觀察維護

系統開發的6個核心階段
現有系統分析、系統設計(滿足的對象和目標為何)、程式撰寫、測試(系統內部測試和使用者公測, Detailed Documents 非常重要)、安置並轉換系統(Parallel, Direct Cutover, Pilot Study, Phased Approach)、產品上線和維護
產品(Production):在此處指 Daily Tasks in the organizations
C13-2結構化的設計系統
1. Data Flow Diagram
資料流向圖,並於其上標出 Process Specifications 和整體架構
2. Object-oriented Development
將現實情境轉化成各種可能的物件來予以組合而成一個架構。這架構是有階層、Class & Inheritance 的
Class: 群,架構中位於同一水平的物件;Inheritance:繼承,既上下從屬關係。子項得以有父項的特徵、參數…等
3. Computer-aided software engineering CASE:協助使用者上述所提的東西,並予以除錯和避免重複作業

系統設計週期 System Life Cycle
1.Waterfall 傳統方法
一步步來,時效容易耽誤
C13-32.Prototyping 原型
To build an experimental system rapidly and inexpensively for the users to evaluate.
這個系統可以為現有所運行的系統部分或是全部,可以較為即時的獲得反饋。
3.Agile 敏捷開發
將大型的專案拆解成為數的小專案,並進行同步開發。架構可採用 Scrum and Kanban。這類的開發特徵為不需要太多的規則(Rules, Prescriptive)。僅需將流程視覺化、每個流程中的物件有上限並評估完成所需時間。
4.End-user Development
由使用者自行開發,但會有組織風險。畢竟沒有一套正規的方法來測試此系統是否會有衝突或是不合適的地方。
5.Component-based Development
整合現有的軟體資源加以組合而成的系統

組織固然還可以透過像是 Applications Software Packages、SaaS、Outsourcing (外包)來建立自身的 Information System,不過需考量到可能的資料風險、成本。


Chapter 14 (Slide 18)

專案管理的重要性:
若沒有做好,會導致 Cost overruns, Time Slippage (活在過去), Technical shortfalls, Failure to obtain anticipated benefits
專案管理是指在有限的預算和時間之下,運用你的知識、技巧、工具和科技去達成特定的目標。在開始之前,你必須要先決定哪些東西要包含在你的專案中,這個流程稱為 “Scope”。
Scope includes time, cost, quality and risk.
不同的管理階層,對於 Information System (IS) 的深度和廣度不同。
C14-1 C14-2 如何將IS和商業計畫連結在一起?
Purpose of the plan, Strategic Business Plan, Current System, New Development, Management Strategy, Implementation Plan, Budget Requirement
接下來,要定義所謂的 KPI 作為考核依據,並進行 Profolio Analysis (風險及回報評估)
C14-3Scoring Model 也是一種可行的方式。
財務方面,需要注意成本、具體效益(tangible benefit)、潛藏效益(intangible benefit)
固然可用 Capital Budgeting 的模式來控制現金流,不過往往會忽略社會及組織所帶來的影響力

PERT Chart – 描述計畫、項目彼此之間的關聯性
Gantt Chart – 時間進度安排用
額外補充:全球化的挑戰
基本驅動力:科技、全球文化交流、社會規範改變、政治穩定度、全球化的意識
商業驅動力:全球市場、全球製造、全球合作、運用全球的勞動力、規模經濟C14-4但在此中,會有文化、社會風俗、法律、科技水平上的衝突

管理上,是否去中心化的管理是個挑戰。Multinational Company: 中央集權式;Transactional Company: 彼此互相合作,區域式的管理中心。C14-5

按讚加入粉絲團

延伸閱讀